10月的北京,秋意濃濃。地處中軸路的工程建設公司(CPECC)正收獲秋的果實。截至9月底,CPECC海外市場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超過74%,高端客戶市場新簽合同額占比超過40%,創近5年來新高。
在廣袤的海外市場,CPECC書寫出屬于中國石油人的輝煌篇章。尤其在近10年,CPECC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水平開放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將發展目標確立為“加快建設基業長青的世界一流國際能源工程公司”,積極拓展高端、高效和新興市場,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和業務結構,國際化經營不斷實現新跨越。
有人問,近年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CPECC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有何制勝法寶?如何應變求變,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走進CPECC一探究竟。
從“沒人參加過國外投標”到變身高端業主“大管家”
昔日摸著石頭過河,今日叩開“走出去”機遇大門,40余載海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探尋,從了解歷史開始。
CPECC的海外征途,始于20世紀改革開放的春風中。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CPECC作為中國首批八大對外經濟合作公司之一,“走出去”成為其刻在基因中的使命,是發展目標,也是石油工程建設人的夢想與志向。
CPECC將走向海外40余年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制度規范、積累的經驗啟示等,轉化為推動公司國際化經營的強大力量,持續創新管理機制、拓展商業模式、掌握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回顧來時路,1981年,CPECC首次進入中東市場,以伊拉克巴格達供水管道勞務分包等項目為起點,積累了寶貴的國際項目經驗。從1993年起,中國石油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始走國際化經營之路。CPECC先行先試,為推動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發揮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走出去”,更要上臺階。CPECC明確提出在經營方式上要突出“以我為主”的總承包。1995年12月,CPECC成功中標當時世界公開招標的規模最大、技術和管理水平一流的國際EPC項目——科威特27號、28號集油站項目。這是當時我國公司通過國際競爭獲得的合同額最大的工業建設交鑰匙項目。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每當回憶起這個項目,提到700多項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和120多項業主特殊規范,參與者都感嘆不已:“這個項目要求比國際標準更嚴。我們沒人參加過國外投標,工作經常被打回原點。”
就是這樣摸著石頭過河,“八五”期間,CPECC共簽訂66個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項目,總合同額7.8億美元,結束了“找米下鍋”的歷史,叩開了進入國際石油工程市場的大門。
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CPECC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從油氣田地面工程到天然氣液化、海上油氣田工程,再到油氣儲運、煉化工程,形成了全業務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昔日“無名卒”已變身國際油氣工程建設領域“佼佼者”,圓滿完成一批國際標志性項目,2008年以來,連續6次獲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信用等級評價AAA級。
時間屬于奮進者。CPECC幾代員工始終有著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
“我們趕上了公司發展的好時代,市場開發實現了量和質的共同飛躍。沒有過去幾十年的積淀,也不會有現在的迅猛發展。‘走出去’要拿項目、干項目,更要掌握管理權、話語權。”CPECC市場開發部經理榮文廣說。
2023年,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陸上石油公司舉行團建活動,邀請CPECC海灣地區公司約300名中外方員工參加。業主請承包商參加團建,這在行業內并不多見。原因是CPECC海灣地區公司負責的兩個EPCM項目——巴布布哈薩AiP5項目和騰飛項目,獲得了業主的認可。
從EPC到EPCM,多了一個“M”,意義非比尋常。騰飛項目中方經理時猛比喻說,EPC模式好比房主花錢請裝修公司,全包完工后交付房主;而在EPCM模式中,裝修公司就像大管家在各個環節幫房主出主意、做管理。從“總承包”到“大管家”的身份轉變,是CPECC實力成長的印證。
截至目前,CPECC已進入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EPC項目占比超過90%以上。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CPECC的項目合同額占到公司海外全部合同額的95%以上,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干好在手項目就是最好的市場開發!”
“走出去”只是開始,不能甘于止步。“走上去”要在標準、技術、品牌、管理等方面實現軟連通、硬突破
今年6月30日,CPECC執行董事李小寧受邀前往沙特阿美總部,參加沙特國家天然氣管網三期增壓站擴建項目EPC合同簽約儀式。沙特市場標準嚴、難度高,CPECC關注了20多年,終獲突破,這個項目也是中資企業迄今在沙特市場獲得的最大油氣總承包合同。
“CPECC技術資源優勢和強大的項目交付能力,使我們海外油氣和新能源工程業務快速增長,未來3至5年是公司趕超國際同行、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最佳時機,我們更需在高質量發展和經營效益上下功夫。”CPECC總經理劉中民說。
2017年,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推出最大陸上油田開發項目——巴布油田綜合設施項目(簡稱巴布項目),CPECC跟蹤兩年,在與多家國際知名公司競爭中勝出。
巴布油田單站規模達到2200萬噸/年,對設備處理能力和效率要求極高;原油具有高溫及高含硫化氫、二氧化碳、氯離子等“四高”特點,對材質選擇和腐蝕控制要求極高,業主更是提出了“100%HSE”的嚴苛要求。
忠誠擔當、堅守奉獻、合規高效、履職盡責,CPECC人發揚海外創業精神,迎難而上。4年多時間,專攻科技難關,為該項目量身定制“四高”原油處理技術,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巴布項目先后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境外工程)、PMI(中國)“一帶一路”國際項目大獎等榮譽。
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除了奮斗,別無他途。“做誠信員工,建精品工程”,幾代工程建設人將國際化經營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度。
在阿聯酋,全鏈條深度參與阿布扎比巴布布哈薩AiP5、東南油田AiP5站外設施等EPCM項目,迪拜950兆瓦光熱光伏發電工程、西東管線FEED及建設項目,實現從傳統油氣向新興業務、EPC向前期設計和管理咨詢的延伸。在伊拉克,接連“入賬”殼牌巴士拉天然氣處理廠、埃尼祖拜爾油田米什瑞夫脫氣站擴建、bp魯邁拉油田MQ新建原油處理設施等項目,牢固確立了CPECC在伊拉克市場的主力國際承包商地位。在非洲,與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等知名能源企業深化合作,簽約阿爾及利亞TFT氣田改擴建、烏干達翠鳥油田第三工作包油田地面設施EPC等項目。
國際化經營之路,既要選對方向,也要用對方法。CPECC何以從“走出去”到“走上去”,從小小舢板變巍巍巨輪?記者在走訪多個部門后,得出結論。
——客戶至上。“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是CPECC始終秉持的理念。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煉廠改擴建項目是一個“二手工程”,安全風險極高,充滿不確定性,且在關鍵階段遭遇新冠疫情,工藝專利商緊急撤離,投產陷入僵局。CPECC主動承擔起相關工作,投產一次成功,贏得了業主信任。
——項目為本。“干好在手項目就是最好的市場開發”已成為CPECC上下的共識。起因在2002年,CPECC承建的巴基斯坦成品油管線項目獲得業主高度認可。經業主推薦,CPECC通過議標方式承攬了中國石油海外單體合同額最大的EPC項目——阿布扎比原油管線項目,大家一致認為“強大的項目交付能力是中國企業拓展國際高端市場的制勝法寶”并堅守至今。
——創新驅動。推動技術創新與項目實踐的深度融合是CPECC的核心競爭力。依靠創新方法,哈薩克斯坦PKOP奇姆肯特煉油廠現代化改造項目一期工程異構化裝置被美國專利商湯姆評價為所見過的最好的裝置布局;二期工程硫黃回收裝置,從開工到移交用時不到一年,創造了同規模裝置建設工期最短紀錄。
——精益管理。“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CPECC專門成立海外項目經營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評審海外A級B級項目執行策略,高起點做好項目投標和策劃執行;堅持合同管理從招標文件評審開始至合同關閉結束,定期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和管控,發揮縱向超前謀劃、橫向一體化發展優勢,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近年來,CPECC經營效益持續位居中油工程榜首。
——數智賦能。CPECC大力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平臺建設,已建成企業管理平臺EMP2.0數字化系統,涵蓋生產與管理業務10個子系統1.2萬余項功能,實現海外所有項目全覆蓋,顯著提升了項目全過程管控能力和數字化交付能力,獲評全國工程建設行業典型案例,并在全國施工企業交流推廣。
——人才強企。CPECC立足全球市場實施人才頂層設計,逐步構建起一支以中方員工為主干、外籍雇員為主體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隊伍。同時,全面開展國際項目經理能力資格等級評定和崗位選聘,分專業領域和層級建立包含900余人的海外人力資源庫和1500余人的中外籍設計人才資源庫,有力保障了海外項目高水平建設。
踏過煙云萬千重,工程建設人深知:無論多少秘訣,面對成績都要保持戰略清醒,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進一步探索適應時代發展和國際形勢的市場開拓之路。
“因為CPECC,我對中國的一切都倍感親切!”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融入文化、溫暖人心、走向未來,樹立了叫得響的中國石油品牌形象
“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這樣講。
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石油不但要“走出去”“走上去”,更要走進文化、走入人心、走向未來。CPECC在多年國際化經營中,推動中國企業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在項目建設中形成價值共鳴,樹立叫得響的中國石油品牌形象。
2023年,阿聯酋籍員工蘇爾坦參加“CPECC海外員工看中國”活動,更加深了對中國的感情。他表示,加入CPECC是其人生最正確的決定之一。11年來,通過在CPECC努力工作,他已成長為公共事務處理專家。他感慨:“因為CPECC,我對中國的一切都倍感親切!”
“文化融合讓CPECC很多外籍員工從內心認同中國企業、點贊中國。”CPECC海灣地區公司執行董事朱健說。目前,CPECC海外業務整體本土化率已超過70%,外籍員工來自近40個國家,超過1萬人。在中外方員工共同努力下,一個又一個標志性項目建成投產。
海外項目資源需求量大,管理要求嚴苛,各種風險高,CPECC借力實現合作共贏。CPECC副總經理劉凱深有感觸地說,整合資源、共同發展是公司海外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石,公司近幾年加快國際化步伐,帶動了合作方所在地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發展,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力量。
CPECC境外承包商隊伍目前已有760余家,一個個項目成為CPECC與當地承包商合作共贏的基礎,更成為當地民眾獲得幸福感的媒介和橋梁。
伊拉克哈法亞油田附近的農民奧德是受益者之一。13年前,他帶著家人和幾名鄉鄰,到CPECC哈法亞項目找活干,不會說英語也不太懂技術,項目部專門安排阿拉伯語翻譯,還手把手教他們技術。此后,奧德創建起一家300多人的公司。他說:“CPECC無私地幫助我們,我要始終記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CPECC在魯邁拉營地建起符合國際標準的培訓中心,無償為當地村民提供基礎技能培訓;與巴士拉大學合作,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首次在迪拜舉辦純英文教學PMP項目管理專業培訓,與屬地大學合作開展中外籍高層級員工職業培訓;首次與沙特國家工業培訓學院,簽署當地青年職業技能人才聯合培養協議……
“自2011年進入伊拉克市場以來,CPECC累計與當地承包商簽訂合同700余項;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6000余個,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CPECC中東地區公司執行董事張友森說。
實現生產經營與生態系統和諧共融,是CPECC一直的追求。在伊拉克,因技術受限,每年有數百億立方米天然氣被燒掉,黑煙紅火與藍天白云形成鮮明對比。如今,依托CPECC承建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等天然氣處理項目,哈法亞油田二期中心處理站燃燒了10年的火炬緩緩熄滅,伊拉克迎來更多的藍天。
位于非洲中東部的烏干達,素有“非洲明珠”的美譽。CPECC承建的翠鳥油田項目就坐落在艾伯特湖畔。2023年,瀕危物種灰冕鶴遷徙到項目現場附近的沼澤地。項目施工部經理孫海濤說:“灰冕鶴是烏干達的國鳥,對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們的到來是對我們環保工作的最大肯定。”
40多年過去,CPECC走過千山萬水,仍以奮進之姿跋山涉水。大道如砥,行者無疆。CPECC,前行之路會更遠!
(記者 向愛靜 袁蓮,曹海文、姚磊、高飛、楊子儀等對本文亦有貢獻)